我来回答



hrpa
风云使者
壮族扁担舞的特点是什么?  
 无悬赏 |  浏览次数:14598次  |  此问题已结束

壮族扁担舞的特点是什么?



tianbikai
tianbikai
圣天使
回答于:2013/2/1 13:22:00

打扁担的绝大部分是妇女,人数以四、六、八、十人不定,都是双数。打扁担时,大家分立在几条长凳的两边,每人一条扁担,敲打凳子,或互击扁担。节奏有快有慢,打法多式多样,它表现出打谷、车水、插秧、舂米、纳布、赶牛下地等劳动的动作过程,而且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表演套路。其传统的套路有“打舂堂”、“全家乐”、“大团圆”、“插秧”、“车水”、“打谷”、“庆丰收”等。技不但能增强体质,而且运动步调一致,行走灵活,协调自然,很受壮族人民的喜爱。人们在板鞋上可以表演各种舞技。

据都安、马山县的壮族群众介绍,过去的扁担舞不是用扁担在板凳上敲击,而是用杵敲击木臼(用一块大木,中间挖空,用以舂米),所以打扁担壮语又叫“谷榔”(舂米的臼,壮语叫“谷榔”)。

唐人刘恂在《岭表录异》里写道:“广南有舂堂,以浑木刳为槽,一槽两边约十杵,男女间立,以舂稻粮,敲磕槽弦,皆有偏拍。槽声若鼓,闻于数里,虽思妇之巧弄秋砧,不能比其浏亮也。”可见唐代的“舂堂”是古代壮族人民舂米劳动的生动写照。随着历史的发展,才逐步演变成了今天的扁担舞。至今仍流行于德保县的’舂米舞”,平果县的“打砻舞”,宁明县的“经砻舞”,都基本上保持了古代“舂堂”的特点。因为嘹亮的槽声预示着壮家的丰收和兴旺,故有“正月舂堂闹轰轰,今年到处禾黍丰”的谚语。



1 共2条记录,分1页